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日前宣布,“十三五”期间将投资2000亿元,在茂湛、镇海、上海和南京打造4个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代表国家形象品牌的世界级炼化基地,并率先启动茂湛基地建设。四个炼化基地将以升级改造为主,建成后四大基地年炼油产能将达1.3亿吨,占中石化产能的45%、全国总产能的17%;乙烯产能达900万吨,占中石化产能的65%、全国总产能的31%。
湛江市东海岛其东出太平洋,南下东南亚,西倚大西南,是我国与印度洋、太平洋沿岸国家和欧洲海陆的重要交汇点,是中国大西南金三角经济区的进出口咽喉。去年12月20日,中国石化最大的在建项目、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就在这里全面开工建设。记者日前在中科炼化采访时,在建设现场看到大吊车迎着呼啸的海风来往穿梭。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茂湛炼化一体化领导小组组长、茂名石化总经理、中科炼化总经理余夕志介绍,项目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按照国际最先进的节能减排标准设计建设和管理,项目建成后将主要生产“国六”汽油、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油品,以及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工产品,这里将和茂名石化形成一体化基地,达到年炼油能力3500万吨、乙烯200万吨规模。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是重要目标。炼化工业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产业布局不合理,企业规模小、难有竞争力。为此,国有大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对产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世界级炼化基地的建设是中国石化贯彻落实国家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战略部署,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对保障国内油品市场稳定,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做强做优国家和广东省石化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余夕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烈呼吁,应将中国石化茂湛基地纳入国家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东海岛(粤西)石化自贸试验区。
余夕志认为,要以全球视野调整产业布局,而茂湛基地具备成为世界级炼化基地条件。首先,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地处泛珠三角和泛北部湾经济区交界处,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市场空间、雄厚的石化工业基础、天然深水良港,是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的首选基地。其次,成品油市场广阔。茂湛基地成品油可管输珠三角和西南市场,也可水运至港澳和东南亚。目前东南亚石化产业自给率不足,成品油供需缺口非常大,随着东南亚经济快速发展,对石油产品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余夕志建议将茂湛基地纳入国家石化产业基地规划,按5000万吨/年炼油、300万吨/年乙烯和100万吨/年润滑油规划,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希望国家考虑依托粤西地区天然区位优势和成熟的炼化生产能力,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市场容量、人才资源、金融服务等竞争优势,在东海岛建设以化工原料和产品为核心的自贸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吸引国际化工公司进驻,重点加强与东盟等国的贸易往来,进口低成本的资源型、能源型商品,同时出口化肥农药、塑料橡胶制品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经过不断地调研论证,余夕志建议在湛江东海岛设立石化自贸试验区。他认为,2001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以来,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自贸区建设已初步形成了周边自贸平台和全球自贸区网络。特别是,2013年9月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上海、广东、天津、福建4个自贸区在投资、贸易、金融、创业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去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新设立7个各具特色的自贸试验区。而湛江已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是国家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门户,湛江东海岛相对新加坡自贸区(裕廊工业园区)、马来西亚伊斯干达自贸区具有自然环境、成本、产品销路、人才资源、金融服务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届时,将形成一个成交额巨大的交易市场,对增加国家战略储备资源、振兴当地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均有明显作用,同时也是我国探索小型专业化自贸区建设的有益尝试。”
同时,余夕志还呼吁从国家层面制定区域炼油中长期发展规划。全球大型石化基地炼油规模普遍在4000万吨级以上,最大的新加坡裕廊达到6300万吨/年。因此,为发挥规模效益,应制定国家层面的区域炼油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引产业在基地内聚集。我国炼油产业基地布局规模宜在4000万吨/年以上,并且应不铺新点,优先考虑现有炼化一体化企业,充分依托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个大型区域性炼化企业集群,发挥好临港靠海近市场等优势,提升产业集约化、规模化、一体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