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同游高凉岭冼太庙(散文)——陈荣辉

高凉,即今之高州。古为“广东下四府(高、雷、廉、琼)”之首。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说:高凉因“群山森然,盛夏如秋”而得名。

快过年了,就是想给自己及家人一起祈个福吧?要不,为何选择在又冷又下雨的大冬天跑来这里,高凉岭冼太庙。用因上班未一同前往的爱人那没好气的话来说,“男人,就是没事发发神经了。瞧瞧,家中的阳台几乎都被带回的香蕉、生薯还有不知名的草根给霸占了,咋搞卫生啊,快过年了? “

自大前天,从高凉岭冼太庙归来后,家里关于这样的女人牢骚就从未间断过,弄得爱人口中发神经的我,终于也忍不住真的发发神经,好好地打量了一下自己及阳台的物品,感觉还行,蛮正常的。占据了阳台半壁江山的香蕉、生薯等都是住在高凉岭冼太庙下方不远处的村落,妈妈嫁到此处的大姐,热情的一家人送的。

而此次游高凉岭冼太庙,完全是带着买一送二的目的,一来是心系亲人的爸爸妈妈想看看大姐家的新房子盖的咋样了,要不要搭把手,帮帮忙?二来是为了赶在春节前给家人祈个福,保佑一家大小平平安安的。于是,我在风雨交加的冬天将车驶在路上了,也想沾个“春”雨贵如油的意境吧,一路上心情可是欢畅的很。再说了,妈妈是高州了,也算是提前沾了一下“春运”回家探亲的瘾吧。

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带着爸妈及孩子抵达高凉岭冼太庙,将车子停好后,从停车场往冼太庙的方向走,一家人一前一后地爬了上去,没有喘气,也没有停顿,经过了绿树成荫、曲折险陡的石梯,开心的孩子走在前面,大声地数数,口中振振有词:“一、二、三……共275级。”我听了,笑了笑,儿子的算术一向不佳,来这里就是要来计较的,也顺便为儿子祈个“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长大了做个好人”的“又上一级台阶的”福。怀着心事进到庙中,看到苏轼题诗碑文,1936年世界书局版《苏东坡全集》中收录了这首诗。其中,“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磷缁,瑕疵意)句,系苏轼对冼太一生评价的人生绝致。它和冼太的“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的千古绝唱,在高州是频率最高的流行词,许多场合,都能听到。

这“一心”、“好心”因子,一点一滴地流淌在民间,镶嵌在百姓心里,为高凉绝大多数的人传承认同。高凉岭冼太庙,是由村民自治管理,朝拜者只需付香油钱,村民便负责将祭品及巨大香烛搬上山,拜祭者手握长香中段,站立于前,村民排列其后,虔诚诵吟。有一种由农耕时代保存下来的庄严而自然的仪式感。“唯一用好心!”虔诚地烧个香,磕了头,祈了福,看看身边已过七十的父母,农民父母仍健在,一直陪伴于自己左右,瞬间感觉内心盈满了幸福及平安之感。

一脸笑意地离开高凉岭冼太庙,从容地下得山下,儿子又开始数数了,“一、二、三……共275级。”听了, “又下一级台阶了!“忍不住感慨。是的,年关近了,转眼就要过了新年,人就又老一岁了,年年岁岁催人老,唯有不老的是— “小时候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高州有冼庙315座,散落于各城各村,有的在热闹的市区,有的在僻静的村庄,大的1000多平方米,小的只有几十平方米。祭冼,千年以来,是高凉的民俗节日,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成为一种民间的文化遗产。抵或是已放在家中阳台的即将成为餐前餐后食物的香蕉、生薯呢?

此情可待成追忆?更多的故事,数不尽的人生,还是由陆陆续续前往高凉岭冼太庙的“追福”人述说去吧!去年的大年初三,我带着一家大小来过这里,大人及孩子都平安地又长了一岁。 


信息来源: 
2017-01-18